栽植春蘭宜在秋末進行。栽植前宜選用清水浸泡過數(shù)小時的新瓦盆,如用紫砂盆或塑料盆,需注意排水。盆的大小以花根能在盆內(nèi)舒展為宜。培養(yǎng)土以蘭花泥最為理想,或用腐葉土(或腐殖土)和沙壤土各半混勻使用,切忌用堿性土。先在盆底排水孔(最好能有3個排水孔)上墊好瓦片,再墊上碎石子、爐灰渣等物,約占盆高的1/5。其上鋪一層粗沙,然后放入培養(yǎng)土。最后將蘭苗放入盆中,把根理直,讓其自然舒展,填土至一半時,輕提蘭苗,同時搖動花盆,使蘭根與盆土緊密結合。繼續(xù)填土至盆沿,壓緊,上留約3厘米沿口,以便施肥和澆水。
蘭花忌施濃肥。新植蘭花第1年不宜施肥,經(jīng)過1-2年的培育待新根生長旺盛時才可以施肥。一般從4月份起至立秋止,每隔15-20天施1次充分腐熟的稀薄餅肥水。盛夏酷暑,停止施肥。施肥時間以傍晚為宜。施肥時應避免液肥沾污葉片。
蘭花的葉片有較厚的角質(zhì)層和下陷的氣孔,比較耐干旱,因此需水分不多,以經(jīng)常保持盆土“七分干、三分濕”為好。一般情況下春天2-3天澆水1次,開花后宜保持盆土稍干一些,4月份以后宜保持盆土略濕潤,夏天氣溫高,可每天澆水1次,秋季則宜見干見濕,冬季澆水宜少。春蘭孕蕾期,宜保持濕潤,但也不能過濕。干旱和炎熱季節(jié)傍晚應向花盆周圍地面噴霧,增加空氣濕度。
(1)白絹。憾喟l(fā)生在梅雨季節(jié)。起初在土壤表面和葉的基部產(chǎn)生白色菌絲,最終致使假鱗莖腐爛。
防治方法:除去帶菌土壤,用五氯硝基苯粉劑500倍液噴治。
(2)黑斑。撼0l(fā)生于高溫、多雨的夏季。起初葉上出現(xiàn)褐色斑點,然后加大增多,并變成黑點。多危害新芽,嚴重時整株枯死。
防治方法:拔去病株,加強通風,降低溫度;用5%代森鋅粉劑600倍液或50%多菌靈800倍液噴治,每半月1次,連續(xù)3次。
(3)介殼蟲:俗稱蘭虱。在濕度較大且通風不良的環(huán)境下,常發(fā)生介殼蟲危害,很難根除,但通常可用亞胺硫磷1000倍液防治。
現(xiàn)蓄后宜選留1個發(fā)育最好、觀賞價值最佳的花蓄,其余的一律摘除,這樣才能使花大而色美。春蘭開花10-14天后,可將花朵連同花莛一起剪去,不要等到花自然脫落后再剪,以減少養(yǎng)分消耗,有利于來年開花。
多用分株繁殖。一般品種2-3年分株1次,名貴品種1-5年分株1次。分株的適宜時間多在新芽未露之前或花后入冬前。早春開花品種在秋末分株,夏、秋開花品種在早春分錢分株前要少灌水,讓盆生干燥,將盆苗倒置,抖落盆土,剪除腐根及一部分老葉。有假鱗莖的種類,則從假鱗莖相距較寬處剪斷。根據(jù)分株苗大小,選擇口徑不同的花盆,要選擇高深的花盆。盆底孔要大,上盆時先用瓦片蓋住盆孔,上加薄薄一層小石子,約為花盆深的1/5,然后將分株苗的新芽朝上,根系平展于盆底,培土同時輕搖花盆,并略提小苗,最后再加上一層土。有假鱗莖的種類,栽植深度以假鱗莖與土面平齊為度。最后澆水,置于陰涼處,兩周后移至半陰處。此外,還可用組織培養(yǎng)法繁殖。